-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征[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投[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收[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数[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栏[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刊[05/20]
《思复堂遗诗》的情感内涵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蜀中奇女子陈卓仙,极具民国才女风范,她继承了我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诗作达到了静穆雍容的至美境界。杜甫诗的性情和陶渊明诗的意境是陈卓仙诗论最推崇的两点,她的诗情感
蜀中奇女子陈卓仙,极具民国才女风范,她继承了我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诗作达到了静穆雍容的至美境界。杜甫诗的性情和陶渊明诗的意境是陈卓仙诗论最推崇的两点,她的诗情感真挚深沉,风格真淳朴素。《思复堂遗诗》是其诗作汇编。“卓仙”,是她的父亲陈勉之为她取的字。“思复堂”,是她的丈夫唐迪风为她的诗稿题的名,寓意是复性见道,“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借助于对诗集的探索,我们可以感悟到女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天地。陈卓仙没有受过太多的正规教育,识字、读书、写诗几乎都是自学的,由此可以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她孜孜以求的性情。唐君毅先生这位“海外新儒家”的代表就是她的长子。1964年陈卓仙卒于苏州旅寓,熊十力先生为她写的挽联是: “人寿过古稀,好学好思宗往圣; 懿德齐邹母,教儿教女导来英。”《思复堂遗诗》既是一部诗集,又是一部人妻人母的生活实录,其价值无可替代,诚如唐君毅先生1973年为诗集所作的编后记所言: “唯当今之世,人伦道丧,本温柔敦厚之旨以为诗者,盖不多见。则吾母之遗诗,亦当为关心世教之大雅君子所不废。”[2]
球茎表面出现蜡粉并有光泽,球茎顶部叶柄着生处凹陷未长平前收获为宜。一般早熟及早中熟品种定植后50~60天,晚熟品种定植后80~120天收获。
《思复堂遗诗》内容题材丰富,不局限于柴米油盐和日常琐碎,这源于陈卓仙拥有诗意的人生和澄明的自我。不论生活道路如何曲折坎坷,她始终都在用心体验生活、感悟生命,捕捉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通过诗作书写至善、至真、至美的思想情感。《思复堂遗诗》犹如一弯新月,闪耀美的光华。
一、优游山水
陈卓仙具有灵秀飘逸的气质,热爱大自然的她将山水田园视作自己的精神梦乡。她的山水田园诗富有生机,饱含韵致,是深情与美景的交融,完美展现了女诗人“生命的自在圆融”[3],如《灵岩山居即景》其二。
雪山肝胆俱莹澈,远望悠然会此心。但觉风飘凉透骨,始知身正立高岑。彩霞横抹层层锦,红日扬辉缕缕金。俯瞩遥瞻浑入画,杖藜闲倚数飞禽。[4]202
1925年唐迪风到南京游学三载,诗人举家迁居南京。这首诗写于1927年前后,这时诗人全家从丹凤街搬到了居安里。记忆中的旧居虽太过狭仄,但也不乏生活插曲。夜晚,蜗牛在墙上爬行,那宛转的轨迹像是在书写篆字。白天,老鼠四处游走寻觅食物,不惧怕人的捕捉。因访客很少,门的开合处生起绿苔。阳光透瓦缝,可以看到尘土在金线中飞舞。印象最深刻的是刮风下雪天,一家人围着炉火,坐在小窗下读《庄子》。此诗淡而有味,恰似布帛菽粟,最寻常却也最美妙。女诗人始终对生活怀有极大的热忱,居成都时,拟过一楹联曰: “三五间小屋即安居,直道上城头,好共儿童数星斗; 八九树梅花作良友,疏枝邀朗月,自疑身世到羲皇”。此诗、此联皆情真意切,表现了女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其实,整部《思复堂遗诗》都是以对平淡生活的体悟和热爱作为主旋律,其特色鲜明,令人喜爱,给人启迪。
二、舐犊情深
作为传统女性,诗人对父母之恩、手足之情无比珍视。《思复堂遗诗》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诗作如>《忆诸兄弟》《忆亡姊》等都感人至深。然而,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是体现诗人舐犊情深的作品,以《久望毅儿不至,书以示之》为代表。
函函报佳信,日日倚门闾。怅望空归棹,翻疑易轨途。辞根怀旧壤,吊影愧枯株。顾眄何生趣,行车取道无。[4]180
我国的教学督导制度尽管对教育和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在长期的实践运行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缺陷。由于我国教学督导更多的是从行政管理和监督的功能上去开展工作,这使得教育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价机制的改变需要依附管理体制,存在相应的程序问题,使得其在第一线的实施产生一些具体的局限,比如督导内容比较狭窄、单一死板、忽视教师的个性差异和学科差异。
3.3脏彩超随年龄增加而偏好度增加,男性偏好度高于女性,符合年龄增加、心脏问题增加,且男性危险度更高的循证特点。
三、体悟生活
诗人不仅用诗歌记录内心的感悟,还用诗歌记录时代。她密切地关注着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关切着民族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她的一首首现实主义诗歌犹如时代悲歌,以《步心孚四兄秋江晚眺原韵》其二为例。
时事何须叩彼苍,长空过雁影微茫。衣冠文物思千古,敌国飞鸢噪夕阳。渡口无人舟自横,黄花得雨色逾黄。精诚端信磨难灭,且听渔歌出水乡。[4]172
这首七律写于1946年,这一年唐君毅被邀请来到灌县(今都江堰)灵岩书院授课,诗人一家随他暂居灵岩。由于作者对外界景物感受敏锐,因而在创作中不只是采取了情与景互相衬托的手法,而是达到了情与景隽永无隙的交融,构成空灵优美的意境。“一般的律诗,艺术中心在中间二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二联”[5],这首诗的主旨在首联的“悠然”二字,颈联的“彩霞横抹层层锦”艺术色彩浓郁,情、景妙合无垠。诗集中像这般写山水田园的佳作还有很多,如《晓发嘉定》《云影》《过三峡》《登楼》等,都寄寓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爱悦,是诗人灵心慧思的具体呈现,给人以美的熏陶。
此诗约创作于1941年。诗题中的“毅儿”即唐君毅,此时他在眉山,诗人在宜宾老家。诗作写的是孩子在寄来的一封封家书中都说很快就到家了,于是母亲倚门守候,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是不是行程又更改了呢?孩子离家在外一定很想家,母亲孤孤单单好似枯树一棵。漫长的等待是难熬的,孩子啊,你此刻究竟启程了吗?朴实简单的诗句却如美好的春晖,给人温暖。我们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母亲对我们的守候。好的诗作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陈卓仙的诗达到了“言浅而旨深”的美学境界。[6] 丈夫唐迪风英年早逝后,坚强、独立的女诗人独自撑起了这个家,为了五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付出的辛劳难以想象。《思复堂遗诗》中还有《客渝州追念德儿》《到南京探望毅儿》《示慈儿》等诗作,都折射出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具有诗教意义。
四、忧心家国
诗人对平凡的生活爱得深沉。世事的沧桑令她感喟,她切身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但因诗人有一颗美丽纯净的心灵,所以她体悟生活的诗作写得素净优美,如《忆丹凤街旧寓》。
半方天井逼邻墙,反映全凭粉垩光。习篆灵蜗夜书壁,窥人饥鼠昼寻粮。苔痕枢纽闲门绿,瓦缝飞尘日色黄。最好围炉风雪里,小窗相对读蒙庄。[4]91-92
这首七律写于抗日战争期间,颔联的“敌国飞鸢”指的是日本飞机。时值秋天傍晚,诗人伫立江畔,极目远眺,感慨良多。如果说雁影、横舟、黄花这些景物令作者慨叹,那么祖国的古老文明、敌机的肆意轰炸、时事的难以预测则让她寝食难安。在不安之中,她唯一的心愿就是祖国取得胜利,战争早日结束,百姓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渔歌再次响彻水乡。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写道: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7]我们说,“真”字也是诗骨,这首景真、情真的诗就是证明。她的一系列忧国忧民诗作颇具杜诗风味,具有诗史的价值。
以对硝基苯甲腈为原料、甲醇为溶剂、甲醇钠为催化剂、乙酸铵为胺化剂,合成了对硝基苯甲脒。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确定了物质的结构,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研究了母液套用对产品收率及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母液套用不宜超过3次;在母液套用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催化剂甲醇钠补充量、胺化剂乙酸铵减少量对产品含量、收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母液循环套用时,催化剂补充量占投入量的55%~60%,胺化剂减少量占投入量的5%~7%。此实验为苯甲脒产品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数据。
五、哀婉悼亡
诗人和她的丈夫唐迪风感情深厚,二人既是夫妻,又是师友。1931年5月10日,唐迪风染上时疫,在宜宾老家陡然去世,年仅四十五岁。诗人的悼亡诗声泪俱下、哀婉动人,如《三月十五夜》其一。
永日悲难遣,心期会梦中。神灵何处是,仿佛可能逢。立尽阶前影,靡亲月下容。杜鹃啼复息,碧落终无穷。[4]148
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传感器节点由电池供电,能量容易耗尽,网络生存周期较短,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场景[1~3].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捕获外界能量为传感器供电,以解决上述问题.射频能量作为最具研究前景的能量之一,节点可捕获专用的射频能量或环境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电能给传感器的收发数据等正常工作供能.
原本心有灵犀的伴侣,却在中年天人相隔,此痛何如!期待梦中相会,可是渺不可及。在先前共同生活的地方等待,可是幻影难以靠近。上穷碧落下黄泉,那个人到底何处寻觅?《人日游草堂》其一: “三年旷游迹,今来夫谁使。望中千万人,独不见之子。”诗人注定将在凄凄惨惨的寻寻觅觅中打发余生,只愿来世两人再成夫妻,如其《昔同游》所说: “来世终有朝,葵藿永相向。”陈卓仙的悼亡诗被欧阳竟无先生赞为“至性过人”。《忆昔》《记梦》《五月十日周年致祭》等,亦是字字悲咽,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六、结语
《思复堂遗诗》中的诗作大多是诗人在相夫教子和辛劳家务之余所作。女诗人珍视传统文化,继承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创作出情真意挚、清新朴素的诗歌,具有诗教意义。“诗要传达出一种感发的力量,而这种感发力量的大小一定与作者那感发生命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8]陈卓仙诗歌的感发力量根植于其仁爱宽厚的心性和情真意切的心声。无论是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亲情母爱、感悟生活生命、关注家国时代,还是追忆逝者亡夫等,其诗都是诗意盎然、耐人品味。
[1] 陈剑.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53.
[2]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第36卷[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206.
[3] 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6:6.
[4] 陈卓仙.思复堂遗诗[M].秦燕春,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5] 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77.
[6] 吴世昌.唐宋词概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284.
[7] 屈兴国.蕙风词话辑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14.
[8] 叶嘉莹.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7:425.
The Emotional Connotation of Poems Left behind by Sifutang
文章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lysf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3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英国殖民时期阿萨姆地区茶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