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栏[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数[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收[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投[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征[05/20]
-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刊[05/20]
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2009年设立了豫西地区第一个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将文化资源作为该专业的一个主要方向纳入了专业培养方案,并开设了文化资源开发相关课程。区域文化资源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2009年设立了豫西地区第一个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将文化资源作为该专业的一个主要方向纳入了专业培养方案,并开设了文化资源开发相关课程。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理、一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文化产业相关知识从事初步的文化资源开发实践。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自2012年至今已进行了五次教学,授课过程中通过改善课堂讲授,革新作业、考试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等环节不断对该课程进行革新,但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其教学改革存在一定难度。 一、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现状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自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以来,一直开设有文化资源开发相关课程。2009年至2015年课程名称为“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新的学生培养方案修订以后,2016年更名为“区域文化资源开发”,教学内容上更侧重突出区域特色,上课学期由第五学期调整为第四学期,课时也由原来的3课时调整为2课时。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分别满足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学位学分要求和兴趣爱好要求,其中专业课除必修课外,还包括专业素质拓展课、专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文化资源系列课程设有文化资源学、区域文化资源开发、文化资源评估与产业规划、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文化资源学是专业必修课,开设在第三学期,包括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在内的其他课程为职业技能选修课,分别开设在第四、第五、第七和第八学期。 由于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针对就业的实践性较强,学生渴望提高实践能力,因而每年选修的学生都很多。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汇报等形式丰富课堂,同时带领学生到洛阳里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洛阳国学剧院、农耕博物馆、工业遗产街等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们对洛阳文化资源的开发情况、市场情况和企业所需人才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教师在做项目时,部分学生参与到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工作中来,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家乡或感兴趣的区域进行调研,提出开发设想,理论结合实际以巩固学习效果。 二、区域文化资源开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至今,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已经有四届文化产业管理毕业生顺利毕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上也取得了进展。首先,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次,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有来自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等院校的博士和硕士投入专业建设。再次,成立了洛阳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并参与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为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河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智力支持。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学难以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因缺乏资源开发的实践能力,难以从事文化资源开发工作,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方法单一 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因其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比较大,但实际教学中,因为经费不足、缺少合适的开发项目、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原因,实践教学难以开展。资源开发需要有专业实验室的支持,而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正在规划中还未实施,这就限制了校内实践的开展。校外实践一般是带学生到洛阳及其周边进行参观考察,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学生在考察地停留时间较短,没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目前专业教师总体上承担的资源开发项目不多,带领学生全程参与的机会很少,学生有参与的也多是进行市场调查、文案初稿撰写等工作,未接触资源开发的核心工作。因而,学生大多只掌握了资源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进行一些撰写初稿的文字工作,并不能完成实际操作。由于实践教学的薄弱,该课程授课更多的是课堂讲授,虽然在课堂形式上进行了革新,但总体上还是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二)任课教师资源开发实践经验不足 区域资源开发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经济、交通、城市、建筑、美学等多个方面,一项完整的资源开发策划的完成需要进行资源调查、市场调查、形象设计、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市场营销、投入产出分析、图纸设计等工作,[1]这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要实现学生毕业就与现实资源开发对接的愿望,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参与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但实际上专业教师参与资源开发项目少,又没有到文化企业进行过相关锻炼,实践经验的缺乏,必然影响教学水平。 (三)专业应用类辅助课程效果不明显 资源开发要从创意到落实还需要软件应用、绘图、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因而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除进行课堂讲授,加强实践教学以外,还需加强相关应用类辅助课程的开设。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开设有网页设计、网络管理、计算机文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但因为胜任该课程的教师缺乏、机房条件不完备等因素上课效果不佳,学生并未掌握相关技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好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以上课程也应适时加强。 三、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 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课程改革需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在科学发展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从教材、教学模式、作业、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2]学者也多从这些角度进行研究。此处不再赘述其他学者的观点,主要针对洛阳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际,提出最现实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的完善是学生系统学习系列知识的基础,要提高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水平,必须与文化资源系列课程相辅相成。如文化资源评估与产业规划课程,只有学生学会进行资源评估,才能在分析资源性质、资源特点、资源承载量等关键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开发。进行资源开发,还需要应用软件进行设计,而洛阳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所开设的应用类课程的效果并不明显,因而应聘请具有专业背景和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来进行应用类辅助课程的教学,还应加强文化产业设计软件的引入、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使学生真正学到网页设计等有助于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技能。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专业课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才能真正学好区域文化资源开发。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实验室建设是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所以应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洛阳师范学院应在已经启动的实验室项目中着重建设文化产业多功能实验室,可在实验室中实现待开发区域资源状况模拟和开发后规划区域模拟。这样学生在实验室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如曲江模式、清明上河园、中山岐江公园、798艺术区等比较经典的资源开发模式,对资源分类、功能分区、区域主题规划等形成空间认识和立体思维。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虚拟待开发区的开发设计,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虽然也进行了分组汇报等形式来丰富教学,但因为学生未去过相关区域往往汇报材料多来自百度百科等渠道,学生的实际受益不是很大,结合实验室再进行分组汇报,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展示,学生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认真设计,活跃课堂的同时学生的受益不言而喻。 (三)提高学生课外参观学习的有效性,增加教师开发实践经验 目前带领学生到洛阳市及其周边进行参观学习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实践,但要注意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参观流于形式等问题。[3]如到洛阳工业遗产街参观学习,学生需要做到的内容包括洛阳的工业遗产资源情况、代表性的开发项目、该项目的布局设计、该项目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等,学生回到学校后,需把这些内容整合为作业上交。在参观的过程中抛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该项目的资源特色是什么,产品定位是什么,开发中存在哪些问题,应从哪方面着手解决等,结合相关开发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资源的开发标准和开发规范。 洛阳师范学院应加强与洛阳市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单位的协作,为学生参观学习和实习提供更广泛的场所,通过自身调查与实践观摩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理清资源性质与市场需求,文化资源特色同文化产品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课教师也可以到企业锻炼,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增加对资源开发实践的认识。学生直接参加资源开发项目对能力的提高是最直接的,所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应积极进取,多争取资源开发项目,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增加自身的开发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循序渐进。加强实践教学对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巨大推动作用。但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还应配合完备的人才培养制度、学生实习制度和课业考察制度,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刻苦钻研的能力。相信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洛阳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定可以实现学生毕业即可从事文化资源开发工作。
文章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lysfxyxb.cn/qikandaodu/2020/0720/378.html
上一篇:六月的精彩
下一篇:张梦晗留学伊朗成“明星”的奇妙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