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三条巷子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3 12: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81年秋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从姑射山深处走出,来到了位于平原地区的临汾,走进了山西师范学院读书。四年后,拿到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学校的语文

1981年秋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从姑射山深处走出,来到了位于平原地区的临汾,走进了山西师范学院读书。四年后,拿到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学校的语文报社工作。这一呆就是三十多年。上世纪末,我所负责的报纸编辑部先期搬迁到了太原。2002年,报社整体搬迁到了太原。不过,我的工作关系还在学校,我的父母亲还住在学校。我经常回学校办事或探亲。一次次的来往之际,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就拿学校周围的三条巷子来说吧,它们的由窄变宽,由寂静到繁华,无不折射着城市的变迁和学校的发展,故而在此记录下来,也算是对母校的一种怀想和纪念吧。

马尾巷

马尾巷,一听名字,就是一条很小很细的小巷子,马尾嘛,能大到哪儿呢,它却颇有名气。马尾巷的最里边,也就是马尾巷1号,隐藏着一所大学,即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师范学院。学院的大门向东开,正对着巷子,两个矗立的砖柱子连着斜面院墙。一块书写着“山西师范学院”的楠木牌子竖挂在右侧的门柱上。几千莘莘学子和皓首穷经的鸿儒,日日出入于此,给小巷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学院大门南邻是临汾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地盘不大,大门通往门诊楼的甬道两边有高大柏树掩映。福尔马林气味偶尔会越过一人高的围墙飘散到巷子里。学院大门北侧是临汾市展览馆,也称铁佛寺。寺里有一座高塔耸立于天外,塔内放置着一尊佛头,中空,据传能容纳数人打牌。从远处展望,此塔俨然学院一部分。学院的师生拍照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传递消息时,常常以塔为背景,学院制作明信片也如法炮制。显然把佛塔当作学院的地标。

马尾巷不深,约有二百米的长度,两边还分布着一些民居。民居以四合院居多,有的连四合院也够不上,几间瓦房,带个小院而已,顶多配有东西耳房。院墙夯土筑就,栅栏门,简陋如村野人家。有同事家就住在巷子里。每天上班抬脚就到了单位,大家都很羡慕。他却心存苦恼。考大学时,曾立鸿鹄高飞之志,寻找梦中的理想栖息地。结果考进了家门口的学院,那个失落,四年都没缓过劲来。罢罢罢,毕业后再走也不迟。老天作弄,还是分到了学院工作。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就跟马尾巷杠上了呢?看来,人各有各的难处。你羡慕的别人烦,你烦的别人可能艳羡不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来学院读书,对马尾巷的印象,一如对学院,很失望。因为,马尾巷很有名啊,录取通知书上清清楚楚印着:“马尾巷1号”,学院所在的地名啊。山西师范学院,高等本科院校,神圣的殿堂啊。也许这就是心理落差吧。

每天出入马尾巷的,多是年轻的身影,胸前戴着校牌,别着一枝钢笔,留着小平头,无忧无虑趾高气扬的样子。巷子里骑自行车的很少,三三两两,不是上班的就是就医的。偶尔有汽车驶过,十有八九是学院那台破旧的苏联产伏尔加轿车。也有工程车的身影,硕大的车躯几乎挡住了巷子里所有的视野。学院轰轰烈烈搞建设,图书馆工地热火朝天地施工。

没课时,学子们走出校门,走出马尾巷,到红卫路、解放路溜达。红卫路街面由石头铺就,又光又滑,透着历史的光泽。两边店铺林立,最有名的是三八商场、前进商场。学子们兜里缺钱,却揣着清高,逛街痛快了眼睛,累断了腿。十字路口有个钟鼓楼,顺口溜有云:“平阳府有个大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指的此楼。登临此楼,放眼远眺,尧都古城,尽收眼底。

马尾巷的故事很多,不过,最值得记载的跟学院有关。1981年11月11日,难忘的日子。学院爆发了罢课、罢灶的“双罢运动”。高年级学生带领我们这批入学不久的新生停课绝食,要求改革食堂管理制度。当时实行的是份饭制,每人每天定量用餐。每月初由伙食委员把饭票发给大家,凭票打饭,伙食单一,吃不饱肚子。这次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废除这种自建校以来几十年没变的机制。学校高层刚开始还不在乎,说了一大堆这也难那也难的话,想应付了事。学子们不干,扩大声势,酝酿着要走出马尾巷,到市区大街上游行,制造社会影响。领导这才慌了,一方面安慰学子,稍安勿躁,一方面召集学生代表谈判。最后以学生的请愿成功而告终——实行食堂制。这个事件不可能被载入学校史册,学子们的心中是不会忘记的。

“双罢”事件过去不久,恰逢中国女排夺取了世界冠军。一度受阻的上街“游行活动”终于等来了机会。全校学子一呼百应,群情振奋,举着由扫帚点燃的火把,高喊着口号,像大江出峡涌出校门,穿过窄窄的马尾巷,走上市区大街。学院的领导看到这种阵势,也知道咋回事,心知肚明,干脆做了顺水人情。学子们久憋心中的气终于吐出了,而且吐得痛快淋漓。口号声震天动地,整座城市都在激情燃烧着。马尾巷见证了这一切。

文章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lysfxyxb.cn/qikandaodu/2021/0213/516.html



上一篇:寄洛阳,与其他(组诗)
下一篇:《中学历史教学法讲义》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